本标准规定了钢铁零件、构件上锌铝涂层(以下简称涂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同时适用于铸铁、铝及其合金、铁基粉末冶金等多种材料的表面保护。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等金属材料进行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料防腐蚀涂装的材料、工艺规范、涂层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不适用于装饰性涂装。
本标准规定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表面处理溶液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表面处理溶液中铝、钠、钙、镁、铁、铜、铬、铅、锌、锰、镍、锑等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测定范围见表1。
本标准规定了球墨铸铁管(以下简称球铁管)和管件内外聚氨酯防腐涂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不超过50℃的水及污水的聚氨酯内涂层、环境温度不超过50 ℃的聚氨酯外涂层。
本标准规定了球墨铸铁管(以下简称球铁管)和管件水泥砂浆内衬的特性、涂覆方法、表面状态和最小厚度。
本标准适用于提高球铁管及管件的水力特性(与无内衬球铁管及管件相比)和防腐性能的内衬,还给出了部分满流的自流污水管道内衬的特殊要求。
本标准还适用于输送特殊腐蚀性液体的内衬,这时可以单独采用或组合采用以下方法:
——增加内衬的厚度;
——改变水泥的类型;
——在内衬上增加涂层。
GB/T 18570的本部分规定了表面处理前后钢材表面水溶性硫酸盐的表面浓度的现场评定法。
本部分主要适用于表面杂质的评估。
GB/T 18570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钢材表面水溶性氯化物的实验室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清洗前、清洗中或者清洗后钢材表面氯化物的测定,也适用于以前涂覆过涂料的表面。通常用于来自现场的钢材表面经实验室清洗处理后的样品。
GB/T 13288的本部分规定了符合GB/T 13288.1要求的ISO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和表面粗糙度的显微镜调焦法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可用于喷射清理后基本上为平面的、平均峰谷差在hy=20 μm~200 μm范围内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的测定。如果不可能直接观察表面粗糙度,则应在喷射清理后的基材上有代表性的区域表面或复制的表面(参见附录E)上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测定。
GB/T 13288的本部分规定了按ISO 8504-2给定的磨料喷射清理方法清理后钢材表面粗糙度的现场测定法。本方法用复制带和其配套测量仪对涂装前表面粗糙度进行现场测量。
本部分适用于给定规格(或厚度)的复制带测定相应范围内的粗糙度。目前商用的各规格复制带可测定的粗糙度范围是平均峰谷高度20 μm~115 μm。本部分适用于金属或非金属磨料喷射清理后的表面粗糙度的测定。
GB/T 8923的本部分规定了钢材表面焊缝、边缘和其他区域的表面缺陷的处理等级。这些缺陷在喷射清理前后可能存在并可见。
本部分规定的处理等级适用于涂覆涂料前应进行表面处理的带有缺陷的钢材表面,包括焊装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