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测量纳米材料直流磁化率(磁矩)的术语及定义、样品制备及测量、测量仪器、测量步骤和试验报告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制造的超导量子干涉器磁强计及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纳米材料的直流磁化率(磁矩)。亚微米尺度范围的材料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由铜、铜-镍(Cu、Cu-Ni)或铜/铜-镍(Cu/Cu-Ni)基体和铌-钛(Nb-Ti)芯丝组成的复合超导体的剩余电阻比(RRR)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在无外加磁场的条件下,对剩余电阻比低于350、横截面小于3mm2、具有矩形或圆型横截面的一体化超导线1)进行剩余电阻比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精密电阻合金电阻率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参考温度为20 ℃时,测量实心并具有均匀截面的精密电阻合金的体积电阻率和单位长度电阻。对于其他合金在此温度的电阻率的测量亦可参照采用。
1.1 本标准规定了镁合金牺牲阳极试样在饱和硫酸钙和氢氧化镁介质中工作时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以饱和硫酸钙和氢氧化镁试验电解液模拟长期处于石膏膨润土硫酸钠填充料【其典型成份为:石膏(CaSO4·2H2O,75%)+膨润土(20%)+硫酸钠(5%)】环境下镁合金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1.3 本标准试图确定为镁合金牺牲阳极供需双方进行质量保证,然而长期现场性能表现可能不等同于用这种实验室的试验方法获得的性能特性。
1.4 本标准没有阐明所有与使用有关的安全事项。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采取适当的安全和保健措施,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本标准规定了热双金属螺旋形元件热偏转率测量的原理、方法和设备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热双金属平螺旋形元件和直螺旋形元件的热偏转率,也适用于厚度小于0.3 mm热双金属温曲率的测量。本标准是判定一批热双金属螺旋形元件验收或拒收的质量检验手段。本标准有助于确定在某一偏转量下,螺旋形元件材料的最佳厚度和长度。
本标准规定了热双金属片、带材横向弯曲的测量方法、测量装置、取样、试样制备及计算公式等。本标准适用于热双金属横向弯曲的测量,也适用于其他材料横向弯曲的精确测量。本标准不涉及所有的安全要素内容,在使用本标准前,使用者有责任制定适宜的安全制度。
本标准规定了热双金属碟形元件(以下简称碟形元件)机械寿命的试验方法和装置。
本标准适用于间接加热、直接加热和混合加热工作条件下的碟形元件机械寿命试验。
本标准规定了热双金属条形元件的术语及定义、订货内容、尺寸、外形、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记及质量证明书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热继电器、断路器等低压电器的热双金属条形元件(以下简称元件),也可适用于在其他场合使用的热双金属条形元件。
本标准规定了热双金属平螺旋形元件机械转矩率测量的原理、方法和设备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热双金属平螺旋形元件的机械转矩率。也适用于精确地测定其他材料平螺旋形元件的机械转矩率。可用于确定热双金属平螺旋元件的机械力。本标准可在给定机械力矩情况下,确定材料的最优厚度和长度。本标准可用于热双金属的质量测试以确定接收或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