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确立了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框架,规定了战略与治理、开发与交付、管理与支持和组织保障四组能力域在成熟度五个等级中的能力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
——组织对自身的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进行构建、监控、评估和改进;
——需方对供方的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估;
——评估机构对被评估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估。
本文件确立了软件测试过程评估模型,并为解释测试过程的目的和结果,以及过程属性提供了一组过程性能和过程能力相关的指导性指标;通过实例为评估指标的定义、选择和使用提供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选择模型和相关文件化过程方法进行评估(用于能力界定或过程改进)。
本文件确立了软件工程内涵和边界,规定了相关知识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
a) 促进业界对软件工程认识趋于一致;
b) 阐明软件工程的地位,并描述了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项目管理、计算机工程和数学等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c) 描述软件工程学科的内容;
d) 提供使用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主题;
e) 为课程制定、职业认证及特许资料提供依据。
本文件:
——规定了系统和软件产品(包括服务)整个生存周期内,产生需求工程活动所需实施的过程;
——提供了应用ISO/IEC/IEEE 15288和ISO/IEC/IEEE 12207中描述需要和需求相关过程的指南;
——规定了通过实施需求过程产生的所需信息项;
——规定了所需信息项的必要内容;
——提供了所需和相关信息项的格式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
——在人造系统、软件密集型系统、软件和硬件产品以及与这些系统和产品相关的服务的项目中使用或计划使用ISO/IEC/IEEE 15288和ISO/IEC/IEEE 12207的人员,不限项目范围、产品、方法、规模或复杂性;
——执行需求工程活动的人员,以确保其对需求工程过程的应用符合ISO/IEC/IEEE 15288和/或ISO/IEC/IEEE 12207;
——在人造系统、软件密集型系统、软件和硬件产品以及与这些系统和产品相关服务的项目上使用或计划使用ISO/IEC/IEEE 15289的人员,无论项目范围、产品、方法、规模或复杂性如何;
——执行需求工程活动的人员,以确保其在需求工程应用过程中开发的信息项符合ISO/IEC/IEEE 15289。
本文件确立了统一架构建模语言的总体框架,规定了关键字词汇结构和类语法结构。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模型系统工程的架构视图的统一描述,通过更底层的文本语言,实现对现有建模语言(例如UML、SysML、UPDM、BPMN、OPM等)的功能覆盖,并具备可扩展性,根据任务场景定制特定域建模语言,通过统一的数据格式支持不同工具间的数据交互及语义集成。
本文件规定了针对软件源代码结构化质量特性(维护性、性能效率、可靠性和信息安全性)进行量化评估的自动化的源代码质量测度。
本文件适用于软件的需方、供方和第三方机构利用自动化工具开展的源代码质量测量。
本文件在软件与系统产品线需求工程的工具和方法的范围内:
——为软件和系统产品线以及相关成员产品的需求工程提供特定的术语和定义;
——定义过程组及在产品线需求工程中执行的过程(这些过程根据目的、输入、任务和输出进行描述);
——定义方法能力,以支持每个过程的定义任务;
——定义工具能力,将任务或定义的方法能力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本文件关注的是产品族而不是单系统的需求工具和方法的过程和能力。
本文件不适用于实物制品。系统级制品和软件生存周期制品,如需求文件、架构数据、验证计划、行为模型等,都使用本文件方法和工具生成。对于系统的软件组件,本文件适用于处理产品线的系统要素和用于处理产品线的软件要素(如有)。产品线过程在不同层次的产品中是递归的。
注: 本文件适用于系统、软件或服务系列。
本文件规定了各种实体架构描述(AD)的结构和表达要求,各种实体包括软件、系统、企业、系统之系统、系统族、产品(货物或服务)、产品线、服务线、技术和业务域。
本文件界定了所关注实体(EoI)的架构与表达该架构的架构描述之间的区别。
本文件规定了对在架构描述中捕获的架构概念及其关系的使用要求,但未规定对任何所关注实体或其环境的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对架构描述框架(ADF)、架构描述语言(ADL)、架构视角和模型种类的要求,以有效支持架构描述的开发和使用。
本文件规定了对架构描述、架构描述框架、架构描述语言、架构视角和模型种类的符合性要求。
本文件未涉及创建、利用或管理架构描述的过程、架构化方法、模型、符号、技术或工具。
本文件未涉及记录架构描述的任何格式或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