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就媒体库的下列对象建立了用于监控的各种详细模型:
——库,
——驱动,
——转换器设备,
——插槽,
——数据读写插槽,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以及SCSI和光纤通道(FC)目标端口,
——物理磁带,
——物理包,
——媒体盒。
一般情况下,CIM客户端可以监控上述对象的正常表现和状态并且给出告警、状态变化和生命周期CIM指示。此外,客户端能控制符合本文件的库里媒体的运转。
本文件适用于分布式存储设备中媒体库管理架构的设计、开发、维护。
分区的磁带库和虚拟磁带库会在后续版本的文件中给出。注意,本文件先前版本中用于建模分区磁带库和虚拟磁带库的实验性子配置文件已经被撤销,因此当前文件略去了它们。
本文件规定了数据资产的管理总则、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保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组织的数据资产的应用和管理,使用者包括需要开展数据资产管理工作和提供数据资产管理服务的组织等。
本文件规定了应用于城市路灯接入的窄带低压电力线通信应用支持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
本文件适用于经由低压供电线路(220 V/380 V电压等级)与路灯进行通信的应用。
本文件规定了低载频磁场环境(约300 KHz)中无线通信技术的物理层及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磁域网内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的设计和应用。
本文件所规定的物理层协议适用于:
——低载频磁场区域与恶劣环境下的可靠通信,
——便捷、鲁棒调制、低实现成本和容错性能,
——链路适配的可变编码和带宽。
本文件所规定的媒体访问控制层协议适用于:
——简单高效的低功耗网络拓扑,
——紧凑高效数据传输的可变超帧结构,
——小数据包的动态地址分配及有效的地址管理。
本文件支持短距离无线网络中的若干kbit/s的数据传输。该通信方式可应用于如下领域:
——环保行业中利用无线地下或水下传感器监测水体、土壤污染情况,
——建筑行业中利用无线内腐蚀传感器监测建筑物和桥梁完整性,
——消费电子行业中监测潮湿、密闭环境中的食品贮存情况,并将传感数据外传,
——农业中利用无线地下传感器监测土壤水分和矿物含量,
——交通运输行业中利用无线地下传感器监测道路状况和交通信息。
本文件给出了城市路灯接入控制系统的结构,规定了应用于城市路灯接入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应用低压电力线(220 V/380 V电压等级)实现城市路灯与接入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及应用。
本标准为描述人工系统的生存周期建立了一个通用框架,从工程的角度定义了一组过程及相关的术语。这些过程可以应用于系统结构的各个层次。在整个生存周期中,被选定的过程集合可应用于管理、运行系统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这是通过所有与系统有关的各方参与,以实现顾客满意为最终目标来完成的。
本标准还提供了一些过程,支持用于组织或项目中生存周期过程的定义、控制和改进。当获取和供应系统时,组织和项目可使用这些生存周期过程。
本标准涉及一个或多个可由以下元素配置的人工系统:硬件、软件、数据、人员、过程(例如给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规程(例如操作指南)、设施、物资和自然存在的实体。
当系统元素是软件时,ISO/IEC/IEEE 12207:2015可以用于实现此系统元素。两个标准互相协调,可以在单个项目或单个组织中同时使用。
GB/T 25000的本部分为系统、软件产品及数据提供了质量需求的框架,包括质量需求的概念,以及抽取、定义和管控它们的过程和方法。本部分期望的读者包括但不限于:
——需方:评价系统、软件产品和数据是否符合其价值定位,即是否满足期望的质量;
——开发方:设计、实现和测试系统、软件产品和数据,以确保其满足期望的质量;
——测试方:验证和确认系统、软件产品和数据是否满足期望质量;
——项目管理方:计划、监督和控制期望质量的进展;
——独立评价方:按客观准则评价系统、软件产品和数据。
本部分遵循GB/T 22032中定义的技术过程,其与抽取利益相关方的质量要求有关,并且与质量需求的分析、定义和维护有关。在本部分中,GB/T 25000.10和GB/T 25000.12的质量模型用于对质量需求进行分类,以及依照GB/T 25000.20、GB/T 25000.21、GB/T 25000.22、GB/T 25000.23和GB/T 25000.24中的质量测度,为量化质量需求奠定基础。
本部分不包含其他需求(如功能需求、过程需求等)的定义。本部分不规定任何特定的软件质量测度,也不规定特定的开发过程。
GB/T 25000的本部分为GB/T 25000整体标准提供使用指南。本部分旨在为GB/T 25000标准的内容、公共参考模型和定义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提供一个全面说明,允许用户根据其使用目的应用本部分。
GB/T 25000标准适用但不限于系统和软件产品的开发方、需方和独立的评价方,特别是那些负责定义系统和软件质量需求,及系统和软件产品评价的人员。
GB/T 25000的本部分规定了开展质量测量工作的框架。本部分的内容如下:--质量测量参考模型; --不同类型质量测度之间的关系; --选择质量测度的指南; --构建质量测度的指南; --策划和执行测量的指南; --应用测量结果的指南。本部分还给出了质量测度和质量测度元素的选择考虑(参见附录A),测量可靠性和质量测度有效性的评估(参见附录B),编制质量测度的元素(参见附录C),质量测度的测量函数的归一化(参见附录D)以及ISO/IEC/IEEE 15939 中的测量信息模型(参见附录E )。本部分可用于设计、识别、评价和执行系统与软件产品质量、使用质量和数据质量的测量模型。该参考模型可被开发方、需方、质量保证人员以及独立评价方,尤其是负责规定和评价信息通信技术系统质量的人员所使用。
本标准提出了信息技术服务安全模型,规定了安全总则、生存周期和能力要素的安全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信息技术服务提供方、服务需求方和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