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规定了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的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同一型式判定等。
本文件适用于M类和N类车辆配备的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用被动红外探测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感知车外环境的基于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汽车用被动红外探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用主动红外探测系统的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M类和N类车辆使用的主动红外探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其他类车辆使用的系统参照本文件执行。
本文件规定了客户端DoIP实体与使用因特网协议(IP)、传输控制协议(TCP)以及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并安装在车辆内的服务器之间进行安全的和非安全的诊断通信要求。该要求包括定义车辆网关要求(例如,集成到现有计算机网络)与测试设备要求(例如,检测并与车辆建立通信)。
本文件规定了在网络中检测车辆的功能,并在各种车辆状态下与车辆网关及其子模块进行通信的功能。这些功能被划分为必选与可选两大类。
本文件规定了以下必选功能:
——车辆网络集成(IP地址分配);
——车辆通告与车辆发现;
——车辆基本状态信息获取(如诊断电源模式);
——连接建立(例如,并行通信尝试),连接维持与车辆网关控制;
——车辆子模块的数据进出路由;
——错误处理(例如,物理网络断开)。
本文件规定了以下可选功能:
——DoIP实体状态监控;
——传输层安全协议(TLS);
——DoIP实体防火墙性能。
本文件定义了基于IEEE 802.3 100BASE-TX标准车辆通信接口与测试设备对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需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IEEE 802.3 100BASE-TX标准车辆通信接口与测试设备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设计。
该接口为车辆和测试设备之间使用基于IP的通信提供物理连接基础。本文件规定了以下方面:
——信号和接线图需求,以确保车辆接口、以太网网络和测试设备通信接口在物理层的兼容性;
——车载以太网诊断接口的发现/识别;
——车载以太网诊断接口的激活和关闭;
——诊断连接器机械和电气需求;
——两种以太网引脚分配的定义。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ISO 15031-3的以太网诊断连接器基本要求。
本文件规定的诊断连接包含两个配对连接器:在ISO 15031-3中规定的车辆和外部诊断设备的连接器。
本文件规定:
——车辆连接器的功能要求,这些功能要求分为连接器端子定义和连接器相关电路的电气要求两个主要领域。
——外部测试设备连接器的功能要求,这些功能要求分为连接器端子定义和连接器相关电路的电气要求两个主要领域。
本文件规定两种不同的连接器布局和引脚:
——以太网引脚分配方案1;
——以太网引脚分配方案2。
以往为满足已经投放市场的道路车辆的以太网引脚分配而规定方案1,用来解决车辆制造商自定义引脚的冲突,例如引脚1和9。
为满足道路车辆的以太网引脚分配而规定方案2,用来解决车辆制造商自定义引脚的冲突,例如引脚3和11。
ISO 13400-3规定了通过“以太网激活线”对车辆以太网的发现/识别和激活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100BASE-TX以太网诊断连接器的设计和使用。
本文件规定了车载无线通信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技术要求,描述了终端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蜂窝移动通信车载无线终端,其他类型终端参照使用。
本文件确立了车辆电气/电子部件对连续窄带辐射电磁骚扰的抗扰试验方法——混响室法。
本文件确立了在混响室内对被测装置(以下简称DUT)与线束(实车线束或标准测试线束)施加电磁干扰的试验方法,测试时被测装置的辅助设备既能布置于混响室内也能布置于混响室外,测试使用调谐模式进行。
本文件适用于M、N、O、L类车辆(不限定车辆动力系统,例如火花点火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电动机)用电气/电子部件的抗扰度测试。
本文件规定了符合GB/T 43192(所有部分)的基于CAN网络接口的数据链路层(DLL)和物理层(PHY)的要求。 数据链路层(DLL)包括:--DLL协议实体要求;--DLL设备接口要求;--DLL网络系统要求。 通常,在CAN协议控制器中实现物理信令子层。物理媒介连接子层通常在CAN收发器或系统基础芯片(SBC)中实现。根据要求它还包括额外的保护电路。媒介相关子层包括连接器和电缆。 物理信令(PS)包括:--PS实体要求;--PS设备接口要求;--PS网络系统要求。 物理媒介连接(PMA)包括:--PMA协议实体要求;--PMA设备接口要求。 物理媒介相关(PMD)包括:--PMD实体要求;--PMD设备接口要求;--PMD网络系统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最大允许总质量大于3 500 kg的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数字信息交互的通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