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件描述了电气用钢纸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不适用于将几层钢纸用粘合剂粘合而成的材料。
符合本文件的材料能满足合格既定的性能水平。如果用户为特定用途选择材料时,根据该用途中具有足够性能所必须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仅依据本文件。
安全警告:使用者有责任确保以安全的方式使用本文件所包含或引用的方法。
本文件规定了前向式轮椅车乘坐者系统的设计要求、性能要求以及相关测试方法,信息、标识和说明书要求,测试报告和声明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在固定线路上行驶、运输坐位和站立位乘客的无障碍客车中体重大于22 kg的轮椅车乘坐者面向前方乘坐所用的空间。本文件前提条件为车辆在紧急驾驶条件下任何方向的最大加速度不超过1g,在正面碰撞时加速度极少超过3g。本文件中,术语“轮椅车”包括手动轮椅车和电动轮椅车,以及三轮和四轮代步车。
本文件主要适用于完整的前向式轮椅车乘坐者空间(FF-WPS),但规定的子条款可适用于单独出售的部件和组件,还适用于特定功能的拟更换的部件和组件。
本文件描述了用直流四探针法测定液态金属电阻率和电导率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在室温至300 ℃范围内进行液态金属电阻率和电导率的测定。
本文件规定了按照GB/T 230.1测定洛氏硬度的洛氏硬度计的两种检验方法(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并规定了洛氏硬度压头的检验方法。直接检验法适用于检测与硬度计功能相关的主要参数是否在规定的允差以内,例如试验力、深度测量、试验循环时间。间接检验法适用于使用一组经过标定的标准硬度块判定硬度计在测量已知硬度材料时的性能。
本文件规定了反应烧结碳化硅异形梁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温度不高于1 350 ℃的反应烧结碳化硅异形梁。
本文件在GB/T 1040.1的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材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下述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包括经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增强填充材料如短纤维、细棒、小薄片和细粒料,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见GB/T 1040.4和GB/T 1040.5)。“硬质塑料”和“半硬质塑料”的定义见GB/T 1040.1—2018中第3章;
——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纺织纤维增强材料(见GB/T 1040.4和GB/T 1040.5)除外;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文件不适用于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见GB/T 9641。
本文件不适用于厚度小于1 mm的柔性薄膜和片材,见GB/T 1040.3。
本文件所用的试样既可模塑成规定尺寸,也可由注塑和压塑的板材经机加工、切割或冲压而成。优选多用途试样(见GB/T 37426)。
本文件规定了按GB/T 231.1测定布氏硬度用的布氏硬度计(以下简称硬度计)的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方法,并规定了对硬度计进行这两种方法检验的检验周期。直接检验包括检查被检硬度计性能参数是否处于规定的限值以内,而间接检验则是使用按GB/T 231.3标定的标准硬度块进行硬度测量来检查硬度计的综合性能。如果硬度计还用于其他方法的硬度试验,则需分别按每一种方法单独对硬度计进行检验。本文件适用于固定安装的硬度计和便携式硬度计。对于不能符合按规定的力/时间配置的硬度计,附录B给出了对硬度计的力和试验循环时间进行改进的直接检验程序。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钼蓝分光光度法、氟硅酸钾滴定法和高氯酸重量法测定锰铁、锰硅合金、微低碳锰硅合金、氮化锰铁和金属锰中的硅含量。
本文件适用于锰铁、锰硅合金、微低碳锰硅合金、氮化锰铁和金属锰中硅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10%~40.00%。方法一:钼蓝分光光度法,适用于金属锰中硅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10%~2.00%;方法二:氟硅酸钾滴定法,适用于锰硅合金、微低碳锰硅合金中硅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12.00%~40.00%;方法三:高氯酸重量法,适用于锰铁、锰硅合金、微低碳锰硅合金、氮化锰铁、金属锰中硅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50%~40.00%。
本文件与GB/T 32250.1—2022共同使用,规定了检测在用水平喷杆式喷雾机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主要涉及喷雾机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潜在风险和达到良好施药效果的机具性能。
注:GB/T 32250.1—2022中规定了在试验过程中对检验人员的保护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产品在干热沙漠环境条件下的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程度分级。本文件适用于干热沙漠环境条件下贮存、运输和装卸、使用的产品,可根据产品所受环境的影响及程度,选择使用的项目和等级。